新wnsr(中国)2022手机_首页欢迎您

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教学机构 >> 体育部 >> 制度文件 >> 正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发布人: 资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2-04 11:54:19 点击数量:

一、适用对象

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三学年制全院所有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运动、健康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完善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储备、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寓身体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劳动技能教育、心智开发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2.课程任务

本课程在第1、2、3、4学期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任务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掌握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及制订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的方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并掌握1—2项健身运动的方法,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发展学生个性,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及自控自律的优良品质。

三、参考学时

第一学期26学时,第二学期28学时,第三学期26学时,第四学期28学时,共计108学时。

四、学分

每学期1.5分,共6.0学分。

五、课程目标

(一)专业目标  

1.知识目标

依据教育部颁部的课程纲要实施培养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逐步提高专项运动的技术水平。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并掌握1—2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活动能力的提高,增强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3.素质目标

依据学生专业培养要求实施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达到认知目标和体能目标,即:理解各职业身体工作的特征,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改善与职业相关的身体素质的知识,了解与职业相关的职业性疾病的预防与康复知识;通过体育锻炼,提升与职业相关的关键身体素质和素养,为顺利从业与胜任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德育目标

1.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各种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2.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将“知识”与“应用” 相结合;以健康为本,实现“三维的体育目标”,即增强体质、改善心理、健全人格。

3.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意识、能力、习惯上塑造学生,并力求达成终身效果,让学生自觉进入体育人口的行列。教师自身的言行规范对学生的影响。

六、设计思路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等文件要求,结合天津新wnsr2022手机各专业对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制定本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的总原则及根本依据:根据高职院校体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学会掌握1—2项体育技术技能,学会科学锻炼和健身方法,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和高层次学习奠定基础。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按各运动项目不同的特点划分为可操作、可实现的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层次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不同层次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层次设置相应的层次目标。最终达到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考虑到高职学生体育学习层次上各方面的差异性,本标准设立的最高层次目标,作为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层次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层次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表现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内容

4.根据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按照课程管理的要求,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作了灵活的处理,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多数学生的兴趣,在每一类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等)中选择若干动作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

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程教学单元学习目标与教学任务

名称

学习目标

教学载体

教学任务

建议学时

项目一

固定模块

基础体育

通过教学使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明确体育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原则。学习科学锻炼的方法,能够明确终身体育的意义,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教材

(逐步完善信息化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活动能力的提高,增强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全面发展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素质和跑、跳、投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在练习中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升华。

54学时

项目二

动态模块

选项体育

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教学和科学的锻炼,使学生能够学会1—2项运动技术、技能,进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目的。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地进行锻炼、比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教材

(对部分可操作项目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应用)

通过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学习,了解该运动的基本知识,学会利用该项运动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会该项目的运动价值,享受运动乐趣,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了解所选运动项目的基本术语、基本规则和基本裁判法,通过练习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适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作风和道德风尚。

54学时

合计

108学时

八、课程教学设计

项目一固定模块:基础体育

1.参考学时

54学时。

2.学习目标

通过基础体育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目的和意义,了解体育理论与方法的基本知识,多方面提高基础身体素质与体能,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并养成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努力成为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品德优良、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3.工作任务

1)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和日常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自身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能够利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体质评价,初步掌握发展身体素质和制订锻炼计划的方法,逐步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3)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健美体格,以健壮的体魄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更好的胜任未来的岗位工作,提高个人生活品质。

任务一基础体育与健康

参考学时

54学时

学习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及各项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明确体育教学目的、任务和体育教学基本原则。

2.学会1—2项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及技能,为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发展单项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打下基础。

3.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运动素质,提高基本运动能力,了解与健康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健康生活的行为习惯。

4.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5.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树立正确的三维体育目标。

工作任务

1.认真完成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2.学会自我体质评价,能够自主进行日常体育锻炼;

3.学会发展身体素质及基础体能的方法。

相关实践知识

1.全面提高发展身体基本素质的练习;

2.跑、跳、投等运动的基本技术及技能;

3.具备职业适应性体能,提高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

相关理论知识

1.大学生体质测试健康标准;

2.发展身体素质和制订锻炼计划的方法;

3.自我体质评价方法;

4.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救护。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依据各自运动能力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在各种体育运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2.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3.发挥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拓展知识

营养学、保健学、体育赛事赏析等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对体育的认识及健康生活观

1

6

11%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内容、要求及体育类社团与学院运动队介绍

1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自我体质评价方法

1

体育与健康课程、职业体适能发展与日常锻炼的安全注意事项

1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保健

1

个人运动处方的编制与实施

1

实践

部分

发展跑能力的练习、下肢力量素质

4

40

74%

发展跳能力的练习、核心力量素质

4

发展投能力的练习、上肢力量素质

4

有氧耐力素质、柔韧素质

4

1分钟跳绳、综合素质

4

跑的技术练习、50米跑

4

跳的技术练习、立定跳远

4

足球基础练习

4

篮球基础练习

4

排球基础练习

4

考核

部分

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

2

8

15%

男:1000米、女:800米

2

50米、立定跳远

2

足球、篮球、排球、跳绳(四选一)

2

合计

54

54

100%

项目二动态模块:选项体育

1.参考学时

54学时。

2.学习目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在动态模块下自主选择1—2个任务项目参与体育活动。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教学和科学的锻炼,着重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加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发挥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加强思政内容融入教学,践行立德树人精神。

3.工作任务

1)能够运用所学运动项目的知识、技能,独立地进行锻炼、比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能够学会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可行的生活方式。挖掘运动潜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任务二田径

参考学时

28学时

学习目标

1.懂得短跑、中长跑、挺身式跳远、滑步推铅球技术原理,掌握各个项目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

2.掌握短跑、中长跑、挺身式跳远、滑步推铅球动作技术,提高各项目技术水平的同时,改正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

3.通过短跑、中长跑、挺身式跳远、滑步推铅球项目的学习,发展了肌肉的有氧耐力、跑的能力、增强体能、爆发力、上下肢与去干的协调性,并且对学生腾空步的控制能力及跳跃能力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魄。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加强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勇于克服障碍和困难,敢于超越自我、迎接挑战、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以及吃苦耐劳、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工作任务

1.了解田径的起源、发展概述;

2.利用田径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技术动作学习;

3.掌握田径运动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4.认识田径课程相关器材;

5.学会田径项目基本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相关实践知识

1.课前师生问好;

2.田径相关动作:起跑姿势、摆臂幅度、途中跑姿势、挺身式跳远空中动作、侧身滑步等动作;

3.田径结束动作:跑步的缓冲,动作完整性展现等。

相关理论知识

1.田径运动的基础功能;

2.途中跑教学方法;

3.田径运动基本竞赛规则。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在教学工作中重视师生礼仪,加强素质教育内容;

2.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主要可利用课堂常规与组织方法进行。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让学生成为安全活动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提升学生自我安全责任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加教学难度,并且增强学生对项目的热情,利用多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5.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拓展知识

1.田径运动概述;

2.田径运动后的自我调控;

3.田径运动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理论课教学

1

3

12%

田径运动竞赛规则

1

田径注意事项及练习要求

1

实践

部分

短跑运动基本技术动作

1

15

58%

短跑运动-途中跑技术动作

1

中长跑-途中跑技术动作

1

中长跑-全程跑技术动作

2

挺身式跳远-助跑与起跳技术

2

挺身式跳远-腾空和落地技术

2

铅球-滑步动作练习

2

铅球-发力动作练习

2

铅球完整动作纠正及练习

2

复习

复习所学项目技术动作

2

2

8%

素质

身体素质

2

2

8%

考核

基本技术考试

4

4

14%

合计

26

26

100%

任务三足球

参考学时

26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足球起源和发展历史,培养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2.传授足球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及基本裁判规则。

3.组织教学比赛。

4.通过足球活动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速度、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体能。

5.培养学生在足球比赛中的合作意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工作任务

1.基础技术:通过教学训练,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足球技术,包括、控球、传球、带球、射门等。

2.团队意识: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强调团队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足球综合素质:此次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还要提高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于足球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成为真正的足球爱好者。

相关实践知识

1.脚内侧传接球、脚背正面传球、脚背内侧踢球等基本技术。

2.基本的足球战术。

3.教学比赛:足球教学比赛。

4.身体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

相关理论知识

1.青少年足球基础训练》

2.《足球战术与技巧》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在教学工作中重视道德礼仪传授,加强素质教育内容。

2.以课程为载体,强调道德礼仪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涵素质,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教育,建立安全预防机制,在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成为安全活动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提升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练习难度提升学生的进取精神,利用多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5.要求学生组成练习小组,在学练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在教学比赛和考核过程中采用团队竞赛,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拓展知识

1.足球俱乐部俱乐部的运营与管理

2.优秀足球运动员精彩集锦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足球运动起源与发展

1

3

12%

足球场地及足球规格介绍

1

足球球竞赛规则、裁判法

1

实践

部分

学习足球颠球技术

1

15

58%

学习足球脚内侧踢球

2

学习足球脚背正面踢球

2

学习足球脚背内侧踢球

2

学习足球脚内侧停球

2

学习大腿正面停球

2

学习足球头顶球技术

2

学习足球简单二过一战术

1

分组教学比赛

2

复习

复习足球基本技术与动作

2

2

8%

素质

身体素质

2

2

8%

考核

基本技术考试

4

4

14%

合计

28

28

100%

任务四篮球

参考学时

26学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篮球起源和发展史

2.了解篮球的基本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通过篮球运动,提高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人格培养,素质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4.在学练过程中使学生体验互助、合作、进取,增进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工作任务

1.了解篮球的起源、发展概述;

2.学会基本比赛规则和裁判手势;

3.掌握篮球动的基本动作和战术;

4.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关实践知识

1.篮球发展史

2.篮球基本动作

3.篮球比赛基本规则

4.篮球裁判基本手势

相关理论知识

1篮球的发展起源

2.篮球规则

3.裁判员规则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在教学工作中重视道德礼仪传授,加强素质教育内容;

2.以课程为载体,强调道德礼仪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涵素质,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教育,建立安全预防机制,在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成为安全活动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提升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练习难度提升学生的进取精神,利用多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5.要求学生组成练习小组,在学练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在教学比赛和考核过程中采用团队竞赛,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拓展知识

1.篮球的发展史

2.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体育与篮球运动基础理论知识

1

2

8%

规则讲授恢复性身体素质训练

1

实践

部分

学习各种球性和运球练习身体素质练习

2

18

70%

复习各种球性和运球练习身体素质练习

2

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身体素质练习

2

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身体素质练习

2

专项与身体素质考试

2

学习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2

复习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身体素质练习

2

学习变向运球身体素质练习

2

复习变向运球身体素质练习

2

复习

复习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2

2

8%

考核

期末考试考试

4

4

14%

合计

26

26

100%

任务五排球

参考学时

26学时

学习目标

1.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健美的体格,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2.使学生掌握排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健壮的体魄和牢固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健康生活,娱乐的需要;

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宁失一球、不伤一人”的排球道德,利用排球运动树立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工作任务

1.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发展概述。

2.掌握排球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及练习要求。

3.认识排球运动器材装备。

4.学会排球运动基本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相关实践知识

1.基本技术

1)准备姿势与移动(滑步移动、跨步移动、交叉步移动、跑步移动等)

2)发球:下手发球(侧面下手发球)、上手发球(上手大力发球、上手发飘球)

3)上手传球:正面上手传球、背传

4)垫球:正面双手垫球、体侧垫球、背垫球、挡球

5)扣球:二、四号位一般高球、三号位半高球、快球

6)拦网:单人原地拦网、单人移动拦网、双人拦网

2.基本战术

1)阵容配备:五一配备、四二配备

2)进攻战术:“中一二”、“边一二”

3)防守战术:W接发球站位、“心跟进”、“边跟进”

相关理论知识

1.排球运动基本竞赛规则。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中国女排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

2. 以课程为载体,强调体育运动道德礼仪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涵素质,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培养学生的组织比赛能力和裁判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拼搏、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的优良品质。

拓展知识

1.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排球运动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教材理论部分

1

2

8%

排球技战术及规则

1

实践

部分

基本技术:准备姿势、移动与下手发球

2

18

70%

基本技术: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4

基本技术:上手发球技术

4

基本技术:双手传球技术

4

技战术

2

教学比赛

2

复习

复习排球基本技术与动作

2

2

8%

考核

基本技术考试

4

4

14%

合计

26

26

100%

任务六乒乓球

参考学时

26学时

学习目标

1.通过乒乓球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乒乓球运动的兴趣,了解乒乓球运动的起源、发展。

2.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术,同时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认识乒乓球运动的价值与内涵,提高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人格培养,达到修身修德的目的。

4.了解乒乓球运动的比赛规则和安全要求,进团队协作意识.

工作任务

1.了解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2.学会乒乓球对我国政治与文化的影响;

3.认识乒乓球运动器材装备;

5.学会乒乓球运动基本竞赛规则。

相关实践知识

1.乒乓球的准备动作:握拍方式、基本步伐等动作;

2.乒乓球基本动作。

相关理论知识

1.乒乓球的搓球技术;

2.乒乓球的发球技术。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在教学工作中重视道德礼仪传授,加强素质教育内容;

2.以课程为载体,强调道德礼仪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涵素质,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练习难度提升学生的进取精神,利用多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拓展知识

1.乒乓球比赛场地的基本知识;

2.乒乓球运动的世界及国家赛事;

3.乒乓球运动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理论课教学

1

3

12%

乒乓球运动竞赛规则

1

乒乓球安全注意事项及练习要求

1

实践

部分

乒乓球运动的握拍、站姿和步法

1

15

58%

复习握拍、站姿和步法

1

学习乒乓球的发球技术

1

学习乒乓球的推挡球技术

2

复习发球及推挡球技术

2

学习乒乓球的攻球技术

2

学习乒乓球的搓球技术

2

学习乒乓球的基本战术

2

分组教学比赛

2

复习

复习乒乓球的基本战术

2

2

8%

素质

身体素质

2

2

8%

考核

基本技术考试

4

4

14%

合计

26

26

100%

任务七羽毛球

参考学时

26学时

学习目标

1.羽毛球发球、高远球、挑球等技术和基本战术

2.传授羽毛球基本理论及规则

3.组织教学比赛

4.传授体育锻炼理论知识

5.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

工作任务

4.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用心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学习中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

5.帮助学生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战术、竞赛规则和裁判规则,学会必要的健身手段与方法,养成自觉健身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6.提高学生的组织潜力和欣赏水平等综合素质,培养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协同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施

相关实践知识

5.基本技术:发球、高远球、挑球等基本技术

6.基本步法:并步、垫步、交叉步、蹬跳步等一系列基本步法

7.教学比赛:羽毛球教学比赛

8.身体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

相关理论知识

3.现代羽毛球运动训练体系构建与方法创新》

4.《羽毛球/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材》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在教学工作中重视道德礼仪传授,加强素质教育内容;

2.以课程为载体,强调道德礼仪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涵素质,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教育,建立安全预防机制,在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成为安全活动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提升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练习难度提升学生的进取精神,利用多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5.要求学生组成练习小组,在学练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在教学比赛和考核过程中采用团队竞赛,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拓展知识

3.羽毛球单双打战术分析

4.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与管理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羽毛球运动起源与发展

1

3

12%

羽毛球场地及球拍介绍

1

羽毛球竞赛规则、裁判法

1

实践

部分

学习羽毛球握拍技术

1

15

58%

学习羽毛球颠球技术

1

学习羽毛球发网前球技术

2

学习正手发高远球技术

2

学习正手打高远球技术

2

学习正手挑球技术

2

学习反手挑球技术

2

学习基本步伐技术

1

分组教学比赛

2

复习

复习羽毛球基本技术与动作

2

2

8%

素质

身体素质

2

2

8%

考核

基本技术考试

4

4

14%

合计

26

26

100%

任务八网球

参考学时

26学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网球的基本知识、竞赛规则、网球礼仪等

2.学习网球3大基本技术:底线正手击球、底线反手击球,发球,同时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传授初级比赛要领,为未来能够参与娱乐性的比赛打下一个坚实的技术动作和理论基础。

4.掌握网球单打技、战术打法,全面提高专项身体素质

5.掌握网球竞赛的裁判方法,全面提高网球运动知识水平,提高应用能力

工作任务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展体育课程的空间。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既要注重教法的研究,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科学地进行健身锻炼,合理掌握锻炼方法,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运动能力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

3.教师负责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表现、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出勤等整体情况进行评价

相关实践知识

1.掌握网球发球、底线正反手击球技术,全面提高专项身体素质。

2.掌握网球健身方法,发展身体素质

相关理论知识

1.网球运动教程

2.网球竞赛规则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在教学工作中重视道德礼仪传授,加强素质教育内容;

2.以课程为载体,强调道德礼仪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涵素质,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教育,建立安全预防机制,在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成为安全活动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提升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练习难度提升学生的进取精神,利用多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5.要求学生组成练习小组,在学练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在教学比赛和考核过程中采用团队竞赛,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拓展知识

1.熟悉商业网球俱乐部运作流程,制定网球管理规章制度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网球的起源与发展

1

3

12%

介绍网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则

1

网球运动竞赛规则

1

实践

部分

学习基本步法和握拍法

1

15

58%

学习网球发球技术

1

学习正手击球技术

2

学习反手击球技术

2

学习网球裁判法,练习正反手击球

2

学习接发球技术

2

学习正反手组合球练习

2

学习网前截击球技术

1

分组教学比赛

2

复习

复习网球基本技术与动作

2

2

8%

素质

身体素质

2

2

8%

考核

基本技术考试

4

4

14%

合计

26

26

100%

任务九和球

参考学时

28学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和球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和球运动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和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及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2.了解和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掌握和球的基本技术,同时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认识和球运动的价值与内涵,以和球运动为载体,加强道德、礼仪、文化传承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人格培养,达到修身修德的目的。

4.了解和球运动的比赛规则和安全要求,在学练过程中使学生体验互助、合作、进取,增进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工作任务

1.了解和球运动的起源、发展概述;

2.学会和球的礼仪与文化;

3.掌握和球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及练习要求;

4.认识和球运动场地、器材及规则;

5.学会和球运动基本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相关实践知识

1.和球的礼仪规范;

2. 和球运动技术:准备动作、移动、垫球、传球、踢球、头顶球、扣球、拦网等动作;

3.和球基本战术:进攻战术、防守战术;

相关理论知识

1. 和球文化与礼仪;

2.和球运动基本竞赛规则。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在教学工作中重视道德礼仪传授,加强素质教育内容;

2.以课程为载体,强调道德礼仪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涵素质,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教育,建立安全预防机制,在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成为安全活动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提升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练习难度提升学生的进取精神,利用多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5.要求学生组成练习小组,在学练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在教学比赛和考核过程中采用团队竞赛,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6.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学生学会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修身修德培养。

拓展知识

1. 和球场地布置与、器材的安装与保养;

2. 和球运动的心理影响及调控方法;

3. 和球运动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和球运动的文化和项目介绍

2

4

14%

和球运动的竞赛规则、锻炼方法

2

实践

部分

学习准备姿势、移动技术、垫球技术

2

12

43%

学习发球技术、传球技术、教学比赛

2

学习踢球技术、头顶球技术、教学比赛

2

学习扣球技术、拦网技术、教学比赛

2

进攻战术、教学比赛

2

防守战术、教学比赛

2

复习

准备姿势、移动、垫球、发球、传球、踢球、头顶球

6

6

22%

素质

身体素质

2

2

7%

考核

发球、垫球技术考试

4

4

14%

合计

28

28

100%

任务十健美操

参考学时

28学时

学习目标

1.提高体能、弹跳、协调、平衡等能力,增强心肺功能,达到有氧健身、塑造体形、培养气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感、节奏感和表现力等;

2.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了解编排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运用健美操的基本步法进行简单的编排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自编、团结协作和创造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观赏能力,能够欣赏健美操比赛,指导自我锻炼;

4.培养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体会不同风格健美操的魅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

工作任务

1.了解健美操运动的起源、发展趋势;

2.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本技术技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3.学会成套健美操动作;

4.学会健美操运动基本创编和队形变化的方法。

相关实践知识

1.健美操运动基本手型;

2.健美操运动基本步伐;

3.大众健美操成套动作。

相关理论知识

1.健美操运动基本竞赛规则;

2.健美操创编方法与手段。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通过学习健美操运动项目,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2.通过分组教学和分组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拓展知识

1.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健美操运动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健美操教材理论部分

1

2

7%

健美操创编方法及练习注意事项

1

实践

部分

健美操基本手型与步伐

2

18

65%

大众健身健美操组合一1-4拍

2

大众健身健美操组合一5-8拍

2

大众健身健美操组合二1-4拍

2

大众健身健美操组合二5-8拍

2

大众健身健美操组合三1-4拍

2

大众健身健美操组合三5-8拍

2

大众健身健美操组合四1-4拍

2

大众健身健美操组合四5-8拍

2

复习

复习大众健身健美操全套动作

4

4

14%

考核

大众健身健美操全套动作考试

4

4

14%

合计

28

28

100%

任务十一太极拳

参考学时

28学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太极拳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太极拳运动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太极拳运动的起源、发展及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2.了解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同时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认识太极拳运动的价值与内涵,以太极拳运动为载体,加强道德、礼仪、文化传承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人格培养,达到修身修德的目的。

4.了解太极拳运动的比赛规则和安全要求,在学练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工作任务

1.了解太极拳运动的起源、发展概述;

2.学会太极拳的礼仪与文化;

3.掌握太极拳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及练习要求;

4.认识太极拳运动场地、器材及规则;

5.学会太极拳运动基本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相关实践知识

1. 太极拳的礼仪规范;

2. 太极拳运动技术:基本手型、步型和身法等动作;

3. 太极拳基本套路动作;

相关理论知识

1. 太极拳文化与礼仪;

2. 太极拳运动基本竞赛规则。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在教学工作中重视道德礼仪传授,加强素质教育内容;

2.以课程为载体,强调道德礼仪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涵素质,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教育,建立安全预防机制,提升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练习难度提升学生的进取精神,利用多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5.要求学生组成练习小组,在学练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在教学比赛和考核过程中采用团队竞赛,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6.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学生学会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修身修德培养。

拓展知识

1. 太极拳场地、服饰文化;

2. 太极拳运动的心理影响及调控方法;

3. 太极拳运动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武术理论知识

1

2

7%

太极拳介绍

1

实践

部分

24式太极拳基本技术

2

18

64%

24式太极拳基本技术

2

24式太极拳基本技术

2

24式太极拳基本技术

2

24式太极拳基本技术

2

24式太极拳基本技术

2

24式太极拳基本技术

2

24式太极拳基本技术

2

24式太极拳基本技术

2

复习

套路动作

2

2

7%

考核

期中、期末考试

6

6

22%

合计

28

28

100%

任务十二射艺与射箭

参考学时

28学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射箭与射艺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射箭运动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射箭运动的起源、发展及中国传统射箭射艺的文化内涵。

2.了解箭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掌握射箭的基本技术,同时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认识射箭运动的价值与内涵,以射箭运动为载体,加强道德、礼仪、文化传承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人格培养,达到修身修德的目的。

4.了解射箭运动的比赛规则和安全要求,在学练过程中使学生体验互助、合作、进取,增进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工作任务

1.了解射箭运动的起源、发展概述;

2.学会中国射箭的礼仪与文化;

3.掌握射箭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及练习要求;

4.认识射箭运动器材装备;

5.学会射箭运动基本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相关实践知识

1.传统射箭射艺的礼仪规范;

2.射箭运动准备动作:审靶、站立、搭箭、推弓、钩弦和转头等动作;

3.射箭基本动作:站立、举弓、开弓、瞄准、继续用力、撒放、暂留;

4.射箭运动结束动作:动作暂留、信息反馈、收势等动作。

相关理论知识

1.西江月·射艺;

2.文射18法;

3.射箭运动基本竞赛规则。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在教学工作中重视道德礼仪传授,加强素质教育内容;

2.以课程为载体,强调道德礼仪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涵素质,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教育,建立安全预防机制,在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成为安全活动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提升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练习难度提升学生的进取精神,利用多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5.要求学生组成练习小组,在学练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在教学比赛和考核过程中采用团队竞赛,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6.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学生学会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修身修德培养。

拓展知识

1.射箭器材的安装与保养;

2.射箭运动的心理影响及调控方法;

3.射箭运动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理论课教学

1

3

11%

射箭运动竞赛规则

1

射箭安全注意事项及练习要求

1

实践

部分

射箭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动作

1

15

54%

学习传统射箭礼仪与规范动作

1

学习审靶、站立、搭箭技术

1

学习推弓、钩弦和转头技术

2

学习站立、举弓、开弓技术

2

学习瞄准、继续用力技术

2

学习撒放、暂留技术

2

学习结束动作技术

2

分组教学比赛

2

复习

复习射箭基本技术与动作

4

4

14%

素质

身体素质

2

2

7%

考核

基本技术考试

4

4

14%

合计

28

28

100%

任务十三武术套路

参考学时

28学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武术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武术的起源、发展及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

2.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初级剑术的基本技术,同时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以武术为载体,加强道德、礼仪、文化传承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人格培养,达到修身修德的目的。

4.在学练过程中使学生体验互助、合作、进取,增进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工作任务

1.了解武术的起源、发展概述;

2.学会武术的礼仪与文化;

3.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4.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关实践知识

1.传统武术的礼仪规范;

2.初级剑术的准备动作

3.初级剑术的基本动作

4.初级剑术的结束动作

相关理论知识

1.武术的发展起源

2.武术的礼仪

3.武术运动基本竞赛规则。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在教学工作中重视道德礼仪传授,加强素质教育内容;

2.以课程为载体,强调道德礼仪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涵素质,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教育,建立安全预防机制,在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成为安全活动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提升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练习难度提升学生的进取精神,利用多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5.要求学生组成练习小组,在学练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在教学比赛和考核过程中采用团队竞赛,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6.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学生学会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修身修德培养。

拓展知识

1.武术的发展史

2.太极拳

3.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教材武术理论部分

1

2

7%

武术的礼仪、文化

1

实践

部分

武术的基本手型与步伐

2

18

65%

学习武术套路初级剑术第一段1-4动

2

学习武术套路初级剑术第一段5-8动

2

学习武术套路初级剑术第二段1-4动

2

学习武术套路初级剑术第二段5-8动

2

学习武术套路初级剑术第三段1-4动

2

学习武术套路初级剑术第三段5-8动

2

学习武术套路初级剑术第四段1-4动

2

学习武术套路初级剑术第四段5-8动

2

复习

复习武术套路全套动作

4

4

14%

考核

武术套路考试

4

4

14%

合计

28

28

100%

任务十四绳毽

参考学时

28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绳毽的发展

2.了解绳毽的基本跳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在学练过程中使学生体验互助、合作、进取,增进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工作任务

1.了解绳毽的起源、发展概述;

2. 掌握绳毽的基本动作;

3.灌输终身体育意识

4.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关实践知识

1.绳毽基本动作

2.身体素质练习

相关理论知识

1.绳毽的发展起源

2.身体素质锻炼方法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在教学工作中重视道德礼仪传授,加强素质教育内容;

2.以课程为载体,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涵素质,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教育,建立安全预防机制,在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成为安全活动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提升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练习难度提升学生的进取精神,利用多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5.要求学生组成练习小组,在学练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在教学比赛和考核过程中采用团队竞赛,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6.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学生学会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修身修德培养。

拓展知识

1.绳毽的发展史

2.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绳毽理论部分

1

2

7%

终身体育和大众体育的重要性

1

实践

部分

左右甩绳、踢带绳毽

2

18

65%

复习左右甩绳、踢带绳毽

2

前后甩绳、踢带绳毽

2

复习前后甩绳、踢带绳毽

2

向前单跳、单脚踢毽

2

复习向前单跳、单脚踢毽

2

向后单跳、单脚踢毽

2

复习向后单跳、单脚踢毽

2

身体素质锻炼

2

复习

复习

4

4

14%

考核

期末考试

4

4

14%

合计

28

28

100%

任务十五轮滑

参考学时

28学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轮滑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对轮滑运动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轮滑运动的起源、发展。

2.了解轮滑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掌握轮滑的基本技术,同时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认识轮滑运动的价值与内涵。

4.了解轮滑运动的比赛规则和安全要求,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

工作任务

1.了解轮滑运动的起源、发展概述;

2.掌握轮滑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及练习要求;

3.认识轮滑运动器材装备;

4.学会轮滑运动基本竞赛规则。

相关实践知识

1.轮滑的站立姿势,“丁”字形、“八”字形、平行站立等动作;

2.轮滑基本动作:原地移动、原地踏步、原地蹲起、原地前后滑动等动作;

3轮滑运动的滑行停止动作:“八”字停止法、“T”形停止法等动作。

相关理论知识

1.轮滑的弯道滑行;

2轮滑的平地花式轮滑.;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1.在教学工作中重视道德礼仪传授,加强素质教育内容;

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教育,建立安全预防机制,在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成为安全活动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提升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3.要求学生组成练习小组,在学练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在教学比赛和考核过程中采用团队竞赛,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拓展知识

1.轮滑装备的材质与保养;

2.轮滑运动的心理影响及调控方法;

3.轮滑运动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时数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合计

百分比

理论

部分

理论课教学

1

3

11%

轮滑运动的装备

1

轮滑安全注意事项及练习要求

1

实践

部分

轮滑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动作

1

15

54%

学习轮滑运动的站立、平衡和移动

1

复习站立姿势、原地和迈步

1

学习轮滑运动的两种蹬地滑行

2

学习轮滑运动的直线和蛇线滑行

2

复习轮滑运动的滑行方法

2

学习轮滑运动的四种滑行停止法

2

巩固轮滑运动的四种滑行停止法

2

学习轮滑运动的弯道滑行法

2

复习滑行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动作

4

4

14%

素质

身体素质

2

2

7%

考核

基本技术考试

4

4

14%

合计

28

28

100%

九、课程实施(即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学生如何学习)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要实现教学模式的三个转变:以教学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与过程评价结合转变。把参与教学、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课堂教学互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体育教学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3.体育教学以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学习内容的选择还是学习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4.体育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学习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5.体育教学应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学习建议,从而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6.德育融于体育之中,在锻炼中磨炼意志。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教学内容与设置

“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等现代体育教育思想出发,以健身性与文化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为原则,并根据我院场地、器材及师资等实际情况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内容。开设基础体育和选项体育两个项目模块的学习。每节课程的心肺功能有氧练习的内容不得少于本次课程内容的30%。所开设的课程除尽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外,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以达到课程的目标和课程性质定位。    

1.教学内容

项目一固定模块:基础体育(必修),以《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所设置的项目为主要学习内容。

项目二动态模块:选项体育(选项),以现拟开设的14个运动单项中学生自选任务进行学习。

2.课程设置与分配

第一学期13周,共26学时。第二学期14周,共28学时。第三学期13周,共26学时。第四学期14周,共28学时。(共计108学时)

其中,在第一、二学期中,全体学生按行政班分配进行项目一固定模块:基础体育的学习(共54学时),完成任务一。在第三、四学期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在动态模块下14个任务中(选项一类、选项二类),自主选择1—2个任务项目参与体育活动。共15项课程内容。

选项一类: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

选项二类:和球、健美操、太极拳、射艺射箭、武术套路、绳毽、轮滑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依据《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精神,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确定教学基本点和选用教学方法上,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特征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标准,应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力性、创造性、促进职业专门性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以及学习过程的多样化与个体化放在中心地位,

1.教学方法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①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进行基础模仿练习,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

②教师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③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

④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⑤有条件时,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指导学生收集和综合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⑥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可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2.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现标准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这对担任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沿袭原来体育课的教法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研究的重点。

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情绪变化等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四)组织形式与手段

1.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可根据需要采用全班练习、分组练习等形式。在分组的形式上,可以按相同的水平分组,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分组可以相对稳定,也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采用什么分组形式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条件而定。

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按年级分专项班进行上课,其他如选项式分组、友伴型分组、帮教式分组、按兴趣爱好分组以及上课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以技能水平或体能水平较为接近为分组依据)、异质分组(以技能水平或体能水平差异、学习能力差异为分组依据),也可打破年级界限,按学生实际达到的水平层次进行分组等形式,都可以酌情选用。体育教师也可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独特的组织教学形式。

可以根据自愿和兴趣的原则让学生组成课外体育社团、俱乐部或锻炼小组,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结合起来,以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促进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按照学期或学年进行一次专项的选择,以便使学生获得多种运动体验,并在多种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和特长。课外体育社团、俱乐部或锻炼小组应由学生自己决定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时间和负责人,教师应对课外体育俱乐部或锻炼小组进行指导。学校可以组成由教师指导的、学生自行管理的学生体育协会,统一协调和管理全校学生课外体育社团、俱乐部、锻炼小组的活动。

2.组织教学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避免那种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学习内容,只按计划安排上课的机械做法。在学习一项内容时,如有的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该项内容的动作,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其他动作,或让其协助教师指导别的同学练习,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价

1.成绩评定满分为100分。理论10%,平时成绩与课余体育锻炼(阳光体育校园跑)30%,专项技能60%,其中心肺有氧能力的考核不低于30%。

2.考核内容与形式

1)理论课:作业、现场口试答题等。

2)专项技术与技能:按各项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过程考核(至少设置一次)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3)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每学年测试一次。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

5)平时成绩:出勤、学习态度,阳光体育校园跑APP完成情况等。

6)体育赛事:凡是参加院级及以上体育运动赛事,均可得到成绩加分。

比赛类别

获得成绩

加分权重

院级体育竞赛

积极参与体育竞赛

2

积极参与体育竞赛并获得4-8名

6

积极参与体育竞赛并获得1-3名

10

省市级体育竞赛

积极参与体育竞赛

10

积极参与体育竞赛并获得4-8名

20

积极参与体育竞赛并获得1-3名

30

国家级体育竞赛

积极参与体育竞赛

30

积极参与体育竞赛并获得4-8名

40

积极参与体育竞赛并获得1-3名

50

(六)教材的编写和使用

使用教材:《高职体育教程》.牛国胜.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8年

参考教材:选项课各运动项目单项教程(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球、健美操、太极拳、射艺射箭、武术套路、绳毽、轮滑)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现有课程内容基础上,加大已开设项目的开发和利用空间,未来还将开发更多优质体育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范围更丰富、更多样、更具内涵,让学生能体验到更优化的体育课程。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人力资源的开发;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3.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4.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5.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6.体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十、说明

本课程在学院培养目标中属于公共基础课,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面对全院所有专业的高职学生,其目的是为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所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锻炼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就是我校体育课程的宗旨。为学生在学校能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将来就业及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以外,有计划地开展课外辅导、校运动队训练和校内外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地进行锻炼、比赛,更有效地增强体质,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大力支持学院运动队建设,发展成立更多特色的、较好成绩的队伍,也能为为学校争取更多的荣誉,获得更多社会影响力,提升我院办学层次。

全面贯彻实施《全国高等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习本课程后应促使更多的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及格等级。

课程负责人:

专业负责人:

教研室主任:

部门负责人:


上一条: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下一条:天津新wnsr2022手机体育课教师早操管理规定

关闭

XML 地图
Baidu
sogou